咨詢熱線:4007-360-159
客服熱線:4007-360-158

最新呼叫中心的最小方差管理法

155

    最小方差管理法揭示了呼叫中心管理上很重要的一個突破,也就是讓目標管理終于具體可行最小方差管理法認為最重要的管理,不是管理平均表現,而是管理平均表現里面的方差,要做的管理,就是努力縮小這個方差,努力縮小個體里面的差異,只要方差縮到最小,就是最好的呼叫中心。

      就像一群大雁要飛過珠穆朗瑪峰,要飛得過去,不是飛得快,而是團隊里面每只大雁的飛行速度、彼此距離,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,方差最小我們提出新的KPI指標,這一組指標將會比原來的指標更能體現出內部管理的質量好壞包括:服務水平方差、工時利用率方差、平均處理時長方差、質檢分數方差等新的四大指標呼叫中心過去主要的管理手段,我們稱為平均法,利用平均表現來進行考核。

      例如這個月的服務水平是否有達標,就是看這個月里面,每一天的服務水平作個平均,得到這個月的平均服務水平,然后看這個平均數有沒有達標。

      考核座席員效率的最主要指標之一,就是平均處理時長,這個指標,連平均兩個字都直接寫在上面,顧名思義,就是每一通電話處理的時間長度,加總起來以后除以總通數。  

      考核座席員還有所謂的四率管理:工時利用率、話后處理時長比率、待機等待時長比率、小休培訓等活動時長比率等,這四項指標指的是座席員簽入以后,一直到簽出之前所做的所有事情的時間總長,而這四項指標,近年來變成考核座席員績效很重要的指標,而這四項,全部都是平均以后的結果。  

      最近歐美對座席員在原本的四率管理上,又加上了一率,變成五率管理,第五率就是遵時率,測量座席員是否有按照班表來準時作息,遵時率也是平均以后的結果。座席員的質檢分數,只要不是使用扣分制,是利用正向計算法,也就是從0到100分當中來進行打分,這也是標準的平均數。

      測量客戶對呼叫中心服務感受最重要的指標,其實不是服務水平,因為服務水平是20秒內(或30秒內,看公司規定)的接通率,而這一點,對客戶來說,其實是沒有意義的,也感覺不到的。但客戶可以感覺的到,是平均應答時間,也就是呼叫中心平均要多少時間可以接起這通電話。這個指標,又是明擺著寫了平均兩字。客戶打電話給呼叫中心,排隊等待時間太久,終于放棄排隊,掛斷電話,這時測量的指標叫做放棄率,又是一個平均數。

      呼叫中心每天都在做話務預測,想要推測出來接下來的話務量,然后根據這項預測來做相應的人力安排,要做話務預測,就必須要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,建立話務模型。建立模型最普遍的作法,就是把過去歷史數據利用平均法算出平均數,然后用這平均數當作預測時很重要的參考數字。這里,又是用到了平均法。應該說,呼叫中心里面的KPI關鍵指標,大部分都是平均數,很少不是經過平均以后的結果。

      使用平均法管理,有怎樣的問題呢?  

      平均法管理最大的缺陷,是連呼叫中心管理最基本的問題都無法回答。例如我想要知道我現在有200個座席員,每天電話量是2萬,我服務水平應該做到多少才是所謂的『最好』?我每個座席員處理電話的平均處理時長多短才是『最短』?座席員的工時利用率最高可以『多高』?  

      上面這些問題,都沒有辦法用平均法來回答。在其它產業,用平均法很容易回答上面的問題,服務水平當然是越高越好啊,平均處理時長是效率,只要是效率,當然是越短越好啊,工時利用率是工時有效利用時間,只要牽涉到有效利用,當然也是越高越好啊。但在呼叫中心,這些問題的答案,卻不是這么簡單。你如果要求員工的平均處理時長越短越好,你就會聽到座席員開始盡全力縮短通話時間,開始會用各種辦法讓客戶『知難而退』、自動掛線,開始降低服務質量,只要可以讓客戶不在講話了,平均處理時長自然就會低了。那平均處理時長到底多少才是『最好』?

      很多呼叫中心還是用產量指標來考核座席員,電話接的越多,工資會越高,那如何來對抗座席員會催促客戶掛線的問題呢?大家普遍的作法,就是利用質量管理,作質檢,進行錄音檔抽聽,來監督座席員的服務質量。

      但質檢本身造成了另外一個概率的問題,當你不是進行全面抽檢的時候,你檢查到的座席員服務質量,是否真的代表了這個座席員服務的質量?有很多的情況和案例,都可以清楚告訴我們,質檢連這個座席員『真正』的服務質量的50%的面貌,可能都沒有辦法反映出來。  

      講到工時利用率,你當然可以要求越高越好,事實上,有些呼叫中心的工時利用率高達80%以上,座席員基本上連喝一口水的時間都沒有,一通電話接著一通電話進來。筆者有一次到一個速遞公司參觀,他們座席員的工資是跟接聽電話通數掛勾在一起,造成座席員拼了命接電話,有一個座席員打破公司紀錄,一天接了500通電話,我問她說,你怎么可能一天接500通電話?你總要上廁所吧?她說,誰說一定要上廁所?你每天只要喝一杯水,就不會想上廁所了啊。一杯水管理,是你的呼叫中心心中理想的目標嗎?那工時利用率到底多少才是『最好』?  

      講到服務水平,這是另外一個更復雜的議題,服務水平受到二郎公式的高度影響,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邏輯,200個座席員,每天電話量是2萬,服務水平應該做到多少才是所謂的『最好』,這問題,恐怕沒有誰敢回答。使用平均法來管理呼叫中心,遇到的問題還不只上面講的,還有另外一個嚴重的難題無法解開。試想一個兩個呼叫中心過去一周的服務水平都是80,一家每天在78到82這中間很穩定的上下,另外一家每天在50到88中間震蕩,雖然這兩家服務水平都是80(因為是平均以后的結果),而且后面這一家最高作到的服務水平還比第一家高些,但請問你會覺得哪一家呼叫中心管理的比較好些?  

      有小西和小呆兩個人,每天早上公司8點要開會,兩個人平均到達公司的時間,都是早上8點,小西最早不會早于7點55分來公司,最晚也不會晚于8點5分來公司,但小呆最早會7點半就來了,最晚也會遲至8點30分才來。雖然兩人平均到達公司的時間,都是早上8點,但請問,你比較喜歡跟哪一位開會?  

      兩位座席員小乖和小飛的平均通話時長都是200秒,小乖通話基本上都是在220秒到180秒中間,小飛通話時長的分布卻非常的廣,在300秒到100秒中間很不穩定的分布,請問你作為排班師,你比較喜歡安排小乖上崗,還是小飛?  

      兩位座席員小花和小夢,兩人工時利用率都是69%,都達到公司要求,但小花工時利用率很穩定在67到71中間來回,而小夢卻是有時會拼了命接電話,工時利用率沖到77,有時會進行夢中神游,不知道到哪里休息了,工時利用率會下降到61,請問你如果是值班班長,你會比較喜歡用小花,還是小夢?  我們等下還會看到一個實際的案例,從平均通話時長的數據,盡然可以看到某一個座席員打算要離職了,看到了座席員心中的不穩定。  

      這些問題,都不是平均法可以解決的,也不是平均法打算要解決的。因為平均法強調的,就是一個平均的概念,它不管這個群體里面,每個個體的表現差異。但在呼叫中心里面,每個人的表現差異,常常才是真正管理的重點。為了彌補平均法的不足,最小方差管理法就應運而生。最小方差管理法,在平均法的管理基礎上,增加了一個管理的指標:方差,也就是測量群體里面,每個個體表現差異。最小方差管理法強調的是,平均數雖然重要,但需要跟方差這個指標一起來看,不能單看平均數而已,平均數不足以把所有的事實和真相都表達出來。

      最小方差管理法強調的是,每一個平均數的旁邊,都應該要有一個方差的數據,同時表明這個平均數里面,個體差異性到底有多大。

      而最小方差管理法認為最重要的管理,不是管理這個平均數,而是管理這個方差,要做的管理,就是努力縮小這個方差,努力縮小個體里面的差異。最小方差管理法揭示了呼叫中心管理上很重要的一個突破,也就是讓目標管理終于具體可行。

     上海移動客戶服務中心總經理呂留芳在5月份CTI論壇的大會上,有這么一段講話:『我們是人,我們二千個人怎么去縮小這個偏差,所以我們怎么去對標,找一些標桿公司,標桿公司說不行,你們這個太專業了,最后就找到我們同行,我們找過CCCS還有亞太地區的去做我們的工作,我們最主要是想通過學習的方式最后去制定這個標桿。。。』  

      為何上海移動想要去找標桿?因為她們想要解決在呼叫中心管理上,根本無法進行目標管理的重大難題。就由我前面講的,服務水平、平均通話時長、座席員四率管理,根本無法定義怎樣的數字是好是壞,而目標管理最重要的基礎,不就是要訂出好壞的標準,然后對目標達標率進行考核嗎?  

      聯想、微軟、上海移動,解決這個困境的辦法,就是去找標桿數字,利用行業里面其它具有參考性價值的標桿數字,幫助自己定下努力的目標,有了這個目標,才可以進行目標管理。但使用標桿管理的呼叫中心,在中國占不到1%的比例,其它沒有作標桿管理的呼叫中心,要怎么作目標管理?

      而且做了標桿管理,問題就解決了問題嗎?國外這些認證公司作出來的這些標桿數字,對中國呼叫中心運營來說,真的是『最佳數字』嗎?

      微軟所投資的外包呼叫中心─上海微創大宇宙常務副總裁徐欣在上個月同一個場合,講了一段話,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線索,他們同樣也是通過國外認證公司的標桿管理的,他說:『但是任何的標準也有局限性,我們在06年開始做了自己內部的認證項目,就是內部認證就可以。。。』

      筆者沒有親自聽到徐欣的演講,無法確認徐欣的談話內容,但這段話卻剛好是最小方差管理法講到的另外一個重點:

      標桿可以不必外求,利用內部數據足以豎立標桿,而且是最好的標桿。

      最小方差管理法是一個嶄新的管理思路,它吸收了六標準差的精神,并且加以發揚光大,筆者用雁行理論具像化的加以說明:

      筆者有一次在探索頻道上看到一個很感人的故事,原來世界上有一群大雁,每年過冬時,都會飛越世界最高峰─珠穆朗瑪峰,到世界的另外一邊過冬。 要飛越世界最高峰,這是何等困難的挑戰,這群大雁不只要飛到極高的高空,還要忍受酷寒的天氣,以及高空隨時會有的氣流。大雁們會有一只領頭雁帶隊,排成很漂亮的人字隊形,抓住最好的時機開始飛越珠穆朗瑪峰。故事最感人的是隊伍中,會有小的雁,會有飛得慢的雁,會有受傷的雁,這一群大雁的挑戰不只是要飛越世界最高峰,還要把所有大雁都帶過去高峰的另一頭。

      影片中看到隊伍中所有排在后面的雁子,都知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一件事情上,就是他們能不能跟上飛行的團隊,只要它脫了隊,它只有死在珠穆朗瑪峰的命運。而帶頭的大雁知道,它的工作就是要維持一致的速度,讓大家保持一致的距離和隊形,只有保持一致的隊形,才能享受到高空氣流的推動作用,大家形成一個滑翔翼一般的一張大傘,讓風帶著大家自然的往上,不然光是拍動翅膀,是不可能飛到那種高度的。這群大雁飛過珠穆朗瑪峰的故事,被完整的拍了下來,非常的感人,但它給我們的啟示不只是感人而已,而是要飛過世界最高峰,要飛得過去,不是飛得快,而是團隊里面每只大雁的飛行速度、彼此距離,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,方差最小,這群大雁才會有機會飛得過去。最佳的團隊,是團隊里面每個成員的行動、工作表現,都保持最高度的一致,方差最小,這就是呼叫中心的最佳團隊。

     呼叫中心傳統的KPI指標是失效的,因為你不知道服務水平做到多少算是最好,平均通話時長多短算是最短,只有用新的KPI指標來測量才能真正測量什么是呼叫中心的最佳團隊。



文章分類: 行業資訊
咨詢熱線:4007-360-159 客服熱線:4007-360-158
官方微信